3月31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科院行管局统筹承办的首批“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顺利结束。首批“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共六期,由行管局统筹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天文台、力学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6家科研单位分别承办,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教指委科学教学专委会等提供支持,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地共3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研修。
第一期研修班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以“科学行走,遇见IBT”为主题,研修内容涉及“元宇宙”“碳中和”“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诺贝尔奖得主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教授、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学院院长潘毅院士等多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们授课。研修班在社会反响热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新社、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第二期研修班在力学研究所举办,以“力学:从STEAM教育到重大工程应用”为主题。开篇报告《讲述钱学森故事,学习钱学森精神》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学员们通过科学家讲座、实验室参观学习、动手实践等活动,在“如何培养学生科学能力,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科学情境”上有了新的思路和认识。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等进行了相关报道。
第三期研修班在上海天文台举办,以“发现星光,碰撞智慧”为主题,统筹上海地区的天文科研、科普资源和教师发展的专业资源,围绕“天文教育”“射电天文科学探究”等前沿内容,将天文学知识与研究进展融入基础教育,设计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研修活动。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教育信息网等进行了相关报道。
第四期研修班在昆明植物研究所举办,以“万物之源 生物多样”为主题,来自云南各州市的小学科学教师在科研人员带领下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植物标本馆、生物多样性体验园等开展现场教学和体验活动。研修班以科学探究与实践指导为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提升科学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教师们还在著名植物科学画大师曾孝濂先生的带领下,一同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科学+艺术”应用到科学教学中。
第五期研修班在动物研究所举办,与第四期同时开班,以“生命科学的奥秘”为主题,依托动物研究所丰厚的科学资源,通过科学家讲座、博物馆参观、科学实践等方式,让科学教师了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增加科学知识储备,提升科学教育实践能力。研修内容横跨宏观生物学、微观生物学,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入侵生物防治、生物演化、科学家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参加研修的北京地区小学科学教师与生物学家一起探访生物科研前沿阵地,深度参与科学实践。
两期研修班同时进行,都以生命科学为主题,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网、中新网、科学网、昆明日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云南卫视等进行了报道。
第六期研修班在自动化研究所举办,以“AI智见未来”为主题,来自北京各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走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所,通过为期5天的研修拓展科学视野,启迪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教育教学水平。研修设计了“感受中科院”“科学实践”“专题报告”“科学交流”“对话科学”等不同主题板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首批六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所形成的课程资源都将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放。行管局将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的支持下,总结首批研修班的举办经验,探索更多形式,继续推进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工作。 |